一直很疑惑為何伊朗會從自由開放的國家,轉變為今日的宗教保守狀態,寫《茉莉人生》的文章時,一邊讀著伊朗的歷史,終於明白了。以下是簡介。看完之後,或許你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——鑑古知今。
關於伊朗近代的簡史,寫在以下,連結中的文章,則多是影片的介紹。
。。。。。。
伊朗在一次大戰之後,舊王朝被軍人推翻,在美國的扶持下,建立一個叫做巴勒維的新王朝,這個王朝的國王,因為是來自一個將軍叛變,所以正統性一直被質疑,知識分子都覺得他很笨,只是美國的傀儡(讓我想到蔣中正)。
然後,在這個笨將軍的父子為政五十多年間,整個社會極度西化,無條件接受美國文化,社會充滿著自由民主的熱情,教育不受宗教控制,在保守主義與知識分子看來,根本就是忘卻自己的文化,無恥地被西方文化殖民。
於是,在1979年,發生伊斯蘭革命,知識分子(多半是馬克斯思想者)與伊斯蘭教者(擔心土地被奪走的有錢宗教組織),鼓吹無知鄉民(許多人還是文盲),開始一連串的革命反動,很快的,巴勒維王朝就被推翻,第二任國王趕緊躲到美國避難(享樂)。
之後,原本流亡法國的何梅尼回國,在一堆擁護者的推崇下執政,雖說是政教合一的共和政府,其實根本就是由伊斯蘭教全權掌控。
之後,這個共和的新政府開始追殺異議分子,也就是知識分子與共產主義者。換句話說,當初一起革命的知識分子,一一被羅織罪名兔死狗烹。
悲慘的是,1980年兩伊戰爭開始,伊朗又陷入一連串的戰爭厄運。
回到最開始的無條件西化與後來的共和政府。
在巴勒維王朝,國王的工業建設與西化政策,在表面上看來,是帶著伊朗走向現代化、民主化、與資本主義化。但是,實際上在背地裡,伊朗國王奉送許多石油利益給西方列強,當然也有購買許多船堅炮利,美其名是工業化,實際上當然是美國的半強迫結果。
上面這段話,應該也是台灣的現狀吧,包括日本,也都處在這種美國對待非殖民地的利益小國的手段。
然後,伊斯蘭民粹主義,還有充滿理想的知識分子,非常不以為然,覺得怎麼可以把石油利益和國家利益賣給美國呢?於是告訴人民「嘿,這個政府很爛,領導人很笨,把我們國家賣給美國了。」然後宣傳反動與革命。大部分的文盲都接受民族主義。
(當然,宗教團替會鼓吹革命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,伊斯蘭教組織很怕政府的土地重劃新政策,會把宗教利益給削弱,所以革命的目的其實還包含很多私人恩怨)。
知識分子亦然,他們極為不能接受「伊朗皮美國骨」的隱形被殖民,更不能接受無條件的購買爛軍火。於是願意跟伊斯蘭教合體,一起革命。
只是,知識分子在接受伊斯蘭教革命的同時,卻沒有算計到的另一環,是在革命之後的世界,竟然會是由保守的伊斯蘭教掌管,一切合情合理地回歸保守的教條主義。
於是,革命一結束,極端保守主義掌權,秘密監視、秘密警察、東廠式的管理,還有各式各類的反美作法——電影、電視、戲劇、流行文化等等都被禁止——包括喝酒跑趴也都不行。更別說所有的女人都要穿起全身包裹的黑色袈裟。這些,都是一開始崇尚自由的知識分子完全沒有料到的。
(在巴勒維時代,早已經立法,讓女性具有說話與參政的權利,這些女性的權利,在後來的伊斯蘭共和國時代,全部取消。女人自此不能說話。好慘。)
這些知識分子,以為革命可以帶著他們從一個暴政中脫離,殊不知只是把他們丟入另一個手段更殘忍的暴政中,知識分子死的死、逃的逃,留下的只是「烈士之名」。
我想,這世界沒有完美,無論哪種政權,一定都有讓人詬病之處,腐敗貪婪在任何一種制度下,一定也都會有。於是,如果讓我處在伊朗的狀態,我想我應該寧可繼續活在拿石油換自由的巴勒維伊朗時代吧。最起碼,女生當時可以說話、可以穿裙子、可以看電影聽音樂、可以投票選舉、也可以在婚姻出現問題時提出離婚。
換成台灣的現在,雖然每每看到政府拿出大把鈔票買一對爛武器而極度不爽,但是這種利益交換,應該也是為了維持更大的勢力平衡。假若沒有這種國家利益的交換,說不定現在的我們,可能也會跟伊朗(香港)一樣,必須活在另一個類似東廠的世界也說不定。
當然歷史不能如此直接地簡單對比,肯定還有許多微妙的條件影響著台灣的當下。但是,在看懂伊朗的悲慘歷史之後,此刻我還是覺得這種亂中有序的台灣現狀,雖然人人都可舉出無數的缺點,卻不得不說,現狀真是個不錯的平衡呀。
倘若想要感受台灣的好,去看看《茉莉人生》吧。
《茉莉人生》:淵源流長的波斯芬芳
https://tinyurl.com/y8qpnqos